产地分布:
产我国新疆西部(新源、巩留、昭苏)。
形态特征:
灌木,高1-1.5米。小枝淡褐色或栗色,嫩枝发紫红色,初有短绒毛,后无毛。芽渐尖,紫红色,有光泽。叶长圆状卵圆形或椭圆形,长3-6厘米,宽2-2.5厘米,顶端具偏斜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腺齿,上面绿色,下面较淡,幼叶有丝状柔毛,后两面无毛;叶柄长2-5毫米,基部扩展,初有毛,后无毛;托叶卵圆形,很小,膜质,常早落。花序侧生小枝上部,与叶同时开放或叶后开放,长4-5厘米,粗1-1.5厘米,雌花序果期伸长,花序梗具2-4小叶,被灰绒毛;苞片长圆形,淡褐色,上部不发黑,两面有绒毛;腺体1,腹生,长圆形,淡褐色;雄蕊2,花丝离生,被灰绒毛,花药黄色,圆球形,先端钝;子房长卵圆形,常弯曲,密被灰绒毛,柄很短,柱头2裂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生长习性:
生于海拔2700-2800米的高山,较为普遍,常与栒子叶柳混生,是高山保土树种之一。
繁殖培育:
园林用途:
病虫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