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地分布:
产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等省的大巴山脉以及米仓山至秦岭—带
形态特征:
地下茎在土壤肥沃处合轴的部分较多,反之则是具竹鞭的部分占优势;竹鞭的节间长(1)3—4厘米,粗5—15(20)毫米,几实心,当年常不生根,二年生以上则每节生出了—5根条。竿直立,梢头微弯,高(2)5—8(13)米,粗2—4(6.5)厘米;节间长 35—50(75)厘米,幼时深绿色且被白粉,老则淡黄色,竿基部壁厚4—8毫米,髓为薄膜质,呈细长的囊状;箨环显著,起初被有棕色小刺毛,以后变净秃;竿环呈脊状微隆起;节内长6—12毫米,无毛。竿海节最初分3枝,以后可增多,但主枝仍较显著,枝与竿多作450的夹角斜上举。箨鞘略短于成长后的节间,鲜时绿色,干枯后淡黄色,背部贴生棕色疣基小剁毛,毛落后能在鞘背面留下疣基和小凹痕;箨舌高2—4毫米,上缘作不规则齿裂;榨耳无,惟在鞘无端两侧可生布易脱落的繸毛;箨片披针形,直立,幼时绿色,有波曲,腹面在基部生有易落去的绒毛,边缘具小别状纤毛而粗糙,整个箨片易自箨鞘上脱离。末级小枝具(1—3)或4—6叶;叶鞘长5—8厘米,在彼此覆盖所露出的部分破以白色(后变淡褐色至褐色)的疣基小刺毛和微毛,鞘的外缘生纤毛,尤以上部为甚;叶舌高(1.5)2---4毫米,被微毛,顶缘具不规则齿裂,起初尚生有易折断而波曲的繸毛;叶片上表面无毛,下表面幼时被短柔毛,小型叶片通常长10—20厘米,宽l—2.5厘米,大型叶片可长20—30厘米,宽3—7.5厘米,叶缘具细锯齿,次脉5—8 (11)对,小横脉较紧密;叶柄长1—1.5厘米(小型叶者长3—6毫米),其上面在近鞘口处密被锈色短柔毛,惟以后变净秃。圆锥花序起初较紧缩,幼时基部常为叶鞘所覆盖,以后花序方伸出,长5一11(15)厘米,宽2—4厘米,花序在分枝之腋间具疣枕,主轴和分枝(或小穗柄)均被有褐色微毛,花枝的下方有时还可生有具叶的侧枝,惟后者的叶片则较为质薄而形小(长5一lo厘米,下表面被灰色微毛,次脉4或5对);小穗成熟后带紫黑色,细长圆柱形,全长2—3厘米,粗约4毫米,含4—7朵小花;小穗轴节间长2—3.5毫米,体扁,被盏状绒毛,先端较粗大,并生有白色髯毛;颖卵状披针形,第一颖长3—6毫米,l一3脉,第二颖长6—8毫米,5—7脉,背面在中脉及边缘均生布短柔毛;外稃长圆形兼披针形,基盘钝,其上生有白色微毛,第一外稃长达13毫米,具7 脉和稀疏的小横脉;内稃长5—6毫米,但结实时可长至10毫米,背面几平滑无毛,仅在先端被微毛及2齿尖;鳞被边缘疏生小纤毛;花药长4—5毫米;子房卵圆形。柱头2 或3,长约2.5毫米,羽毛状。颖果长约l厘米,上部微弧弯,先端具喙,腹沟细长。笋期4月下旬至5月底,新竿在6月下旬即可达成长竹的高度。花期3门下旬至4或5 月。果熟期5月下旬,当年播种即可萌芽。
生长习性:
海拔1100—2500 米,尤以海拔1700—2000米处最为常见。
繁殖培育:
仲博注册7o777郝用途:
病虫害防治